在日前召开的“2015年第六次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会”上,我院提交的“河南省嵩县槐树坪金矿勘探报告” 顺利通过中国矿业联合会专家组的评审,并获评优秀,共提交可靠的金资源储量30余吨,潜在经济价值约66亿元。该金矿成为目前河南省境内少有的经过勘探阶段的大型金矿。骄人的成果出自嵩县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背景,更离不开地矿二院这群平凡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地质工作中做出了不少令人感动的事迹。
嵩县位于洛阳市西南部,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境内伏牛、熊耳、外方三山环抱。该县除旅游资源丰富外,还是华北陆块南缘多金属矿富集之处。槐树坪金矿正是在此多金属成矿带上,矿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地质工作以来,经历多个勘查阶段,我院地质工作者在本区开展了大量地质工作,2009年与中国五矿集团联合开展整合勘查,实现了找矿突破,进一步确定了金矿靶区。
2013年8月河南五鑫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与我院签订了槐树坪金矿勘探勘查委托合同。合同签订后,院领导高度重视,调集单位优秀技术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为项目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2014年伊始,勘探项目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施工。勘探区交通不便,山石陡峭,地形复杂,给地质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困难。加上项目工作量大,甲方要求的时间特别紧,作为负责项目的白德胜和杨显道自从领了这个重担,一刻未敢松懈,常年驻守在矿区。白工心细如发,对每一个钻孔的设计、施工、采样、化验等工作都要跟踪指导,在坑道施工到关键位置时,总是要亲自带着技术员下洞,观察矿化带的情况,凭借着自己近三十年的地质工作经验,分析构造带的走向,方位,然后决定采样的位置,以求达到对地下未知矿藏的正确解析。
夏日里骄阳似火,测剖面、填图的技术员背着仪器,穿梭在山地之中,挥汗如雨毫不夸张,由于茂密的灌木中随处都有荆刺,更加难受的是必须穿上外套。有一次,在鸡冠山填图,黄昏在山下集合的时候,少了卫建征组两人。同伴们就在山下大声呼喊,可是杳无音讯,眼看太阳已经快落山,这时大伙都着急了,两人一队沿着卫建征的分工测区寻找,终于赶在太阳落山前在山的另一边找到。原来卫建征下午已经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量,不甘心在太阳高挂时下山,就去测了原计划第二天的工作。
自2013年底到2015年5月,一个接一个钻孔施工成功,共计完成41个钻孔施工工作。由于槐树坪金矿勘探区经过了自太古代到燕山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区内断裂构造交错纵横,节理裂隙发育,地层较为破碎,钻探编录工作难度大。负责岩芯编录的聂工、卫工和孙工等人,每个人都是负责三四台钻机,他们早上上山后,跑了一个山头编完钻机,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去下一个钻机,中午在山上吃点自备的香肠,馒头是常事。今年2月上旬的一天,气温降至冰点,但只要钻机还在转,编录工作就不能停。两个技术员沿着钻机路边说边走,临近机台的排水沟时一人滑倒了,另一人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因为在不远处就是陡崖。然而,跌倒的人站起来拍拍衣服说:“滑滑梯没坐成,不过蛮刺激的”。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钻探编录组累计完成编录工作18000余米,整体岩芯采取率达到90%以上,构造带位置及其上下顶底板岩芯采取率不低于95%,远远高于国标规范的要求。
坑探工程的编录采样工作是杨怀辉高工负责的,在他的带领下共完成了2000余米坑探编录工作。一次杨工带着我们下坑洞,我才真正领略了地底下的”魅力”。自矿区南西角的平硐进入,在昏黄的灯光下,一步一个阶梯,小心翼翼地沿着近30度的陡坡走下去,行进了大约500米后,走进了右手边的岔道,岔道的另一端还在施工,采掘机的轰鸣声在地下封闭空间格外刺耳,使心肺难耐。坑道中的空气刺鼻,即便是带着防毒面具,也难挡粉尘和SO2的臭鸡蛋味。杨工仔细观察了矿化带的位置,走向延伸情况,拿出皮尺测量、记录后,开始了采样工作。临近中午,杨工率先垂范,将30余斤的六个样袋系在一起,左右肩膀各三个,再跨上地质包,带我们向上走。自信的以为自己身体还不错,可是爬到半道就气喘吁吁,感觉小腿灌了铅。
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今年5月25日野外工作通过了甲方组织的专家验收,总体质量被评定为优秀。省国土厅的一位老专家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你们完成了这么大的工作量,而且个个都是优良钻孔,不少矿,不漏矿,真是难得”。
野外验收工作结束后,甲方五鑫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要求三个月提交报告,时间紧,任务重。项目上所有人都立刻进入了紧张的资料整理,数据成图,报告编写工作中。
地表的填图、钻探,地下的坑探等外业工作辛苦,但更重要的是内业。由于在勘探阶段对矿体赋存状况有了新的认识,项目组在通过对取得的一手资料深入研究和与专家沟通后,决定对部分槐树坪金矿体重新对比连接,以改变被动的工作局面。这就需要对多年前的钻孔补采基本分析样品,技术员们钻进满是蜘蛛网的老岩芯库,拿着手电筒在几万米的岩芯中四处寻找,出来后个个蓬头垢面,看不清人脸。
槐树坪矿区从预查、普查到整合勘探的工程资料交叉,纷繁复杂,需要结合勘探成果对多时期资料进行统一整理编制,给技术员们增加了不少难题。幸好,一直在跟着槐树坪项目的杨显道,不管是谈到某一个钻孔,还是谈到某一条勘探线,或是某一张老地质图,都是如数家珍,能把每一项工程的来龙去脉及工作方法、成果,讲的清清楚楚。而且一些在工作中发生的趣事,杨工都能娓娓道来,总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中开怀一笑。
数据成图组的聂建民,做钻孔剖面图,计算资源量是他的强项。这个安静的人,对工作认真负责。一次,我们在向聂工请教钻孔的弯曲度投影矫正,他先是讲解了弯曲度矫正的原理,列出了详细的步骤,然后找了一个斜孔示范了一遍。作图中,把斜孔轨迹在水平公里网上的投影点进行二次核对,对每一个样品的位置更不允许有一毫米的误差。聂工说:“三个一点点的误差,加起来就是一张废图”。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才能将涉及150余个钻孔的资源量计算图做到准确无误。
不知不觉中,酷暑一天天走近,大家在项目部流着汗整理资料已是司空见惯。由于甲方催的特别紧,我们晚上常常加班到10点,野外的各类飞虫似乎也被感动了,络绎不绝地冲进房间,振翅为我们鼓掌。为了工作,大家放弃了休息时间,放弃了探望家人的假期。孙立钱新婚不久,投入工作后三个月都没有回家;聂工三岁的儿子患了疝气,医生建议早日开刀治疗,但是聂工没时间陪儿子,手术就延后了两个月;杨显道患有严重的肩周炎还坚持工作。就这样,在紧张的工作中,时间如白驹过隙般在指尖飞逝,近两年的的汗水换来了盛夏的果实,一袋袋井井有条的原始资料;一张张干净严谨的地质图件;一页页字字珠玑的勘探报告……
平凡的地质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虽然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仅仅为了实现心中为国家找矿立功的愿望,但是他们付出的艰辛汗水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却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