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秋风劲,又到中秋月明时。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其地位仅次于春节和元宵节。由于元宵节在时间节点上紧随春节,中秋节的地位便更加凸显。中秋节又名祭月节、团圆节,民间自古便有在中秋夜晚祭月、赏月、烙焦馍、吃月饼、品瓜果、赏桂花、饮节酒的习俗,亲戚邻里之间也在节前相互走动,共祝身体安康,共贺农作物丰收。正因为中秋节是隆重的节日,民间有携礼走亲访友的习俗,所以中秋节前夕也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期,是考验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能否廉洁自律、清廉自守的紧要关口。
中秋节的月亮是一年中最明亮洁净的,它高挂于碧蓝如洗的夜空,皎洁的光辉笼罩人间,天地一片澄明。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里有两句诗流传至今:“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月的明,明在一尘不染,明在洁净如洗,明在心底无私天地宽,明在一泻千里寄乡思。然而,却有一些人,心底不似月色澄澈,赶在“节点”忙前忙后,带着礼品礼金游走于权力和金钱之间,奉上“心意”,图个前程。有人送,就会有人收。古时,清代大贪官和珅面对前来送礼的官员,一概笑脸相迎,为掩人耳目,他不直接收取真金白银,而是把自己喜欢收藏的雅好告诉下属,将消息传递出去,以致于逢年过节前来送古董的“有心人”络绎不绝。靠受贿聚财“富可敌国”的和珅,到头来被绳之以法,他积聚的财富也被收缴国库,终究一场空。
对于官员来说,中秋节是“节点”更是“考点”,是考验自己能否“一肩明月,两袖清风”的关键时候。被康熙赞为“天下第一廉吏”、人称“于青菜”的于成龙,在中秋节拒贿方面堪称典范。康熙十九年,于成龙升迁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按照惯例,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上了一份厚重的“中秋礼”。于成龙不但断然拒绝,还狠狠地批评了这个县官,通报了其送礼行为,并随后颁布了《严禁馈赠檄》,明令所属大小官员,一律不能趁逢年过节之机向上级送礼,一旦发现决不宽恕。“于成龙立檄拒礼”被民间传为佳话,影响了不少官吏崇廉向廉守廉。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每年中秋时节,尤要提高警惕,严防不怀好意者借机“围猎”。廉洁,永远是党员干部第一美德,是党信赖的重要政治品格。
每逢中秋佳节,千家万户都期望着月圆人团圆,期望明月照千里,不被乌云遮。党员干部也是如此,渴望年年中秋夜,与亲共赏月,父母长安康,子女绕膝前。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怀“明月之心”珍惜清廉之誉,时时擦拭初心,如中秋节的一轮圆月一般,为群众撒下一片清净无暇的月光。
(来源: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