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让公车在阳光下“奔跑”
2018年09月30日 14:34 访问次数: 作者: 院纪委摘录

媒体曾报道了北京市新的公车改革方案。北京市8万余辆公务用车全部统一了车窗标识,“红色是党政机关,黄色是事业单位,蓝色是国有企业,绿色是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同时,公务用车将于今年内全部安装北斗定位终端,非工作时段用车将自动报警;市民还可拨打“12345”电话,将违规用车线索直接举报给纪检监察机关。贴标亮身份,滥用遭举报,这些新举措将更有利于公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实际上,如何管好用好公车,并不是一个新命题。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就曾公布过有关决定——各级行政首长不再拥有各自的专用马匹和马夫,代之以各自领取“车马费”,这与今天“公车货币化”改革思路颇有几分相似。2014年,在公车改革经历了20年的中央试点和地方自主尝试后,中办、国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启动公车全面改革。历时两年,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公车改革全面完成。

回溯公车改革历程,不难发现,虽然中央对公车规范使用三令五申,但从各地近些年的通报来看,“车轮上的不正之风”依然存在,在部分地区甚至成为“四风”问题的“重灾区”。尤需警惕的是,在正风肃纪反腐高压态势之下,“车轮上”不时还会冒出一些新花样来——有的是“两头占”,一边领着补贴,一边用着公车;有的是“偷梁换柱”,用公家油卡为私家车加油;有的则玩起“变形记”,把公车车牌套用在私家车上,等等。

对此,各地也在有针对性地探索治理之道。有的构建公车使用和费用监控“互联网+公车管理”平台,让使用轨迹、费用情况等全程数据化;有的在加强标识化管理上下工夫,公车车身一律喷涂“公务用车”字样和监督电话……从各地的举措可以看出,制度的笼子正在越扎越紧。那么,为何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依然屡禁不止,还有党员干部顶风违纪?

究其原因,就在于“车轮上的毛病”其实是出在“人”的身上。“官念”不改,病根难除。少数领导干部依旧摆脱不了特权思想,要么受虚荣心驱使,忘不了出行时的架子、面子;要么积习难改,习惯了占公家的便宜,就再舍不得用自己的、花自己的,等等。因此,要根治“车轮上的问题”,强化“不敢”的震慑,扎牢“不能”的笼子,增强“不想”的自觉,需要同向发力、同样给力。

让公车在阳光下“奔跑”,是“不能”往前迈出的一大步,值得欢迎。希望“不敢”的高压态势继续巩固下去,也期待各地在“不想”的层面探索能狠刹“心中贼”的高招。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翟濯)

河南省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21-2022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莲花街56号 电话:0371-55156812 传真:0371-55156812
网站备案号: 豫ICP备2022017769号-1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8/27 08: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