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对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来说,是大公无私干实事,还是夹藏私货兴伪事,直接照见党性品行。
古人云:“作伪心劳,成少败多。”其中道理并不复杂:在现实生活中,费尽心机说谎作伪,可能会获得一时之利,但假的终究成不了真的,“刷金的菩萨不经擦”,结果只会是失败和悔恨。
古籍中记载这样一则故事:齐景公惩罚奢侈、提倡简朴,有的大臣却我行我素,生活仍然穷奢极欲。他们为了不让齐景公知道真相,每次上朝时,乘坐的是瘦马拉的旧车,穿的是破烂衣服。齐景公看到这一幕后非常感动,群臣则又是一顿恭维。后来,这些行为还是露出了马脚,那些欺骗国君的大臣受到了严厉惩治。正所谓,“矜伪不长,盖虚不久。”平日里,一个个阳奉阴违、口是心非,虽然得以一时蒙混过关,但总有一天会原形毕露。
翻开历史的书页不难发现,作伪之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千方百计地让人们相信他们是“务实”和“真诚”的。然而,“鸟雀至微,尚不可欺。机心一动,未弹先飞。”天底下没有什么能逃脱老百姓雪亮的眼睛,这些人在一次一次的“失信”中,渐渐透支了自己的“信用额度”,即使侥幸偶有小成,一旦到了“还款”之日,便要连“本”带“利”一并被清算。如,西汉末年,王莽表面上不像纨绔子弟那样侈靡豪纵,而是勤身博学、被服儒素,一度赢得天下赞誉,然而其欺世盗名之行后来暴露出来,终难逃后世讥评。
《尚书》中说:“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对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来说,是大公无私干实事,还是夹藏私货兴伪事,直接照见党性品行。荒山泼油漆的“绿化”效果、路边建大棚的“盆景”项目、图好看糊弄事的“样板”工程……干出这些事的党员干部,缺乏实干担当精神,心里没有责任,还试图“作伪”来欺蒙党和人民。这样的“兵法”越多、“机谋”越深,群众的利益受损就越重,不能不提高警惕,不可放任不管。
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铭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一是一,二是二,不在一和二之间搞变通、耍花招,才能在“民意闲谈中”留下不可磨灭的“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