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改革与发展
2013年06月24日 15:05 访问次数: 作者: 樊子玉

在院领导的力荐下,我打开了华东有色地勘局改革发展样本书。初看华东有色地勘局局长邵毅,我以为是邵逸(毅)夫,后来才知道他是一位改革家,引导华东地勘局实现了华丽转身,破茧成蝶的领导人。

从看第一篇文章,明显感觉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地勘单位的改革要真正开始行动了。发表这样的文章,是否在试探我们地勘单位的反响?按照惯例,国家的改革措施不都是这样先试探,再推广的?比如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养老金改革。如果经验成熟了就推广,不成熟再酝酿。

地勘单位改革亦是如此。改革,总得有人先迈出步伐,华东有色局是先行先试单位之一。收购云南东川播卡金矿是华东有色地勘局推进探采一体化后最得意的手笔,是实现高速发展的“助推器”。我院最终也会走上收购、并购之路,由于家底薄、基础弱,我们应充分利用找矿优势,有效规避矿产开发风险,力争投资一个矿成就一个院。

通篇看来,华东有色局用足用活了国家政策。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转型,无一不是以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依据,或者是从相关政策背后,看到了发展的契机。这样既能保证单位的安全,又能实现发展,“该局(华东有色局)境内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发展以及尾矿示范工程建设等也获得了大量政府补助支持”,这些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此外,华东有色局高层拥有过人的胆识和智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给全世界造成的阴影,我们现在提起还心惊胆战。然而,邵毅却认为,危机,是“危”中藏“机”,资源市值大幅缩水正是地勘单位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布局海外、拓展资源版图的难得机遇,还充分利用金融危机下难得的“人才抄底”机会。这样的认识,让我们汗颜,我们当时的市场业务板块受影响,把它归结为金融危机,大家都认为是理所当然。危机爆发,眼里只有“危难”的企业裹足不前、断臂保命,眼里尽是“机遇”的华东有色地勘局,却能在一片混乱中看到光明之路,并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再次,创业容易守业难,创业之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难上加难。“境外较为成熟的项目与自有探矿权项目的组合,奠定了华东有色地勘局境外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在国外,“项目+矿权”,我院已经积累了成熟的经验,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华东局用“飞地经济”的理念为地勘单位“走出去”辟出一条新路,为地勘单位做大做强作出新的诠释。“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我们一直在运用这种模式,只是没有总结出来。以后,我们还要推广此方式,以寻求更大突破。 

全国有几百家地勘队伍,每一家的情况都不相同,地勘单位的改革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改革势在必行,晚改不如早改。但是改革又不能依葫芦画瓢,拿来就用是要水土不服的,我们要学习他们,无法复制,只能超越。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有特色的便是世界的。地勘改革没有既然没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可循,那么我院则更需走出一条适合内地地勘单位发展的改革之路。

地矿文化建设十分必要。科学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地矿文化是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特别是在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能够产生较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在市场上的竞争,或是激励职工共同奋斗, 地矿文化就可以成为我院的指导思想。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竞争本质上也是文化的竞争。华东有色(ECE)自实行体制机制改革以来,开创了崭新的发展局面,社会与行业影响获得快速提升,这与他们文化和品牌是分不开的。目前,地勘单位所遵从的传统价值体系不断收到冲击、调整和更新,我们亦需重塑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文化。随着我院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我们亟待形成全体职工共享并可供传承的企业愿景、价值观及行为方式,以提升内部凝聚力与外部竞争力。华东有色局“为切实留住野外一线专业技术骨干,2012年野外一线骨干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的目标。”而我院在去年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甚至超出此目标。经济发展了,收入提高了,我们更应该重视地矿文化建设,打造地矿二院新名片。

要提高风险管理和风险投资、风险勘查意识。近些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将中国海外投资标签化,诬蔑中国的海外投资威胁目的国的国家安全。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资源民族主义也在抬头,如果我们对此研究不透彻,缺乏妥善应对的经验和措施,往往陷入被动境地。因此,我们必须提高风险管理和风险投资、风险勘查意识。随着我院“走出去”步伐加快,已经体会到国外的矿产资源风险勘查过程主要涉及投资环境风险、市场风险、资源潜力风险,还有法律风险,在翻译或者研读时必须准确、全面,防范法律风险。无论是地质勘查阶段还是资本运作阶段,都需拥有敏锐的风险意识和良好的风险识别能力。

人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华东局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博士给引进来”,而我院面对急需的、紧缺的金融、商务人才,为什么不能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引进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面对今年史上最难就业季,应该有很多千里马,等着我们的伯乐去相、去领,至今,我院还没能拥有一位博士、海归等高层次人才。此外,我们还缺乏一些人才激励机制,人才的作用没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现在我院的大项目几乎都有研究生,但大项目没有因为这些研究生而出更大的成果,研究生也没能因为这些大项目而成长起来,这应该是机制的缺失,或者是建立了相应的机制而没有执行。对于研究生以上人才,每年给他们布置课题,一季一次汇报,一年一次座谈,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学术研究上也应取得成绩。

关于矿业权转让和对外业务拓展,院主要领导已给予了足够重视,并不断加强,不远的将来即能看到丰硕的成果。

总之,在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和全院广大干部职工的通力合作下,我相信,在不远的几年,定能实现王建平副局长调研我院时提出的“把地矿二院和院级公司打造成‘双十亿’单位和企业”的目标,并把此当作全院的近期目标,提到全院工作日程上。

当前,2013年时间已经过半,能否实现任务过半,我辈仍需努力。

河南省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21-2022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莲花街56号 电话:0371-55156812 传真:0371-55156812
网站备案号: 豫ICP备2022017769号-1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8/27 08: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