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刘禹锡曾在一首诗中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旧事物总是要被新事物所代替,不破不立、破而后立。自邵毅担任华东掌门人以来,该局发生的变化翻天覆地,从人才凋敝到现在贤能济济;从捉襟见肘的“等、靠、要”到高附加值的探采一体化等等。不得不说,华东局在业界树立了榜样,在国内提供了成功改革的范例,在国际上也赢得了荣誉。如此华丽的转身,它是怎么造就的?纵观华东局的各个神来之笔都不外乎一个规律,那就是对时局政策的准确把握,从而做到了见缝插针、一举功成。
时中国入世过5年,刚加入全球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队伍中,重工业化成为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内容,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产业也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发展速度和经济周期并不是地勘单位盛衰的主要原因,需求才是地勘行业盛衰的关键。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地勘单位只有从勘查走向开发,拉长产业链条,才能形成地质勘查为矿产开发服务,矿产开发反哺地质勘查的良性循环,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才有可能彻底摆脱单纯的“打工经济”。华东局利用一系列的改革调整了生产关系,理顺了管理体制,构筑了新型的工作机制后,更是紧抓改革机遇,在恢复地质主业的同时,以超凡的智慧,踏入了附加值更高、回报更丰厚的矿业开发领域,把自身成功打造成了探采一体化的矿业企业,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其成绩令世人瞠目,也令同行结舌。仔细研读这五个系列,耐人寻味、感慨良多,常想,以之为鉴可不可以为我院的发展献言献策呢?
一、人的建设篇
人是一切的根本,一切改革主体的践行者永远是人,诗文里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所指的人不能是寻常百姓,而是能办事的人,也是办事能的人,他们最终是组成生产关系的关键一环。
要形成积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必须重视人的建设。1.人才体制是关键。我们要想办法引进能人,留住能人,并且做到人尽其才,龙生九子各有所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专长并且引导它们为建设所用,我们要建立并且健全人才引进机制,要想做到人才兴院就要把它作为一项大事来抓。2.无规矩不成方圆。去年是我院的制度年,一年内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规范了我院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让职工有规可依,有法可循,但是制度规章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我院发展,今后更要努力健全这些制度与规章。3.要凝聚人心,共谋发展大业。自2003年来我院新进青年职工达178人之多,这些年轻人恰逢地勘业形式好的时候进来,普遍没有忧患意识,但2013年以来国家地勘基金几乎停滞,只有部分续作项目还有后续资金支持,这跟我们“等、靠、要”的运作方式完全相悖,不仅对我院,恐怕整个地勘行业所谓的“春天”已经过去了。因此要加强针对青年职工的忧患意识学习,使其多思考我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且能够为这个忧患做出自己的贡献。我院的野外工作人员众多,大家凑在一起参政议政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老同志们经验丰富,青年职工们人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也强,可以考虑建立一个以“为促进我院生产力献言献策”的全院大讨论平台,让大家能够踊跃发言,畅谈所想。比如我们有院q群,可以专门安排一个时间段做讨论,再在小范围内汇聚、筛选意见,不要求每个人都有建设性的意见,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总会有收获,毕竟我们自己才是最熟悉本行业的人,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大家在完成本人工作的同时多了解一下周边形势,鼓励大家多钻研这方面的政策,可以设立一个奖励机制,如果该职工为院的发展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也可以适当的给予一部分实质性的奖励,以期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今年院里提拔了一大批年轻中层干部,诚然这给院里的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血液,也给院里的整个管理氛围增加了新的活力。院里还可以专门组织人对新任干部们进行定期指导教育,必要时对新任干部实行奖惩制度,恩威并施,鞭策其学习向上。毕竟年轻人是一个整体的生力军,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兴则二院旺。这批新任干部是青年一代的代表,只有他们找准方向积极向上了,年青一代也就有了进步的方向。当然了,青年职工是生力军的话,老同志们就是舵手,如果把全院比成一盘棋,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发挥的效用,个体组成部分,部分组成系统,危机存亡,只有我们团结一心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融资与发展篇
要想在“窗口期”捞取更多的改革红利,就要审时度势结合我院现实寻找适合我院的发展道路,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相较于华东局,我院有坚实的地学基础,但是在资产资金运作方面却差了一截。没有相应的流动资金做后备,改革做事情就没有底气,腰杆也硬不起来,要做大做强地勘业,资金是关键,所以说如何融资和运作资产,是能够突破现有体制桎梏迈向适应地勘业的改革方向,并最终走出适合我院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兹建议院里多做这方面的探讨和向其他单位学习。为我院后续发展奠定资金基础。
此外,还需多管齐下,要多研究国家政策争取国家资金投入,比如中部经济区崛起战略规划,能不能多争取一些矿山复绿、灾害治理以及水工环方面的项目,还有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投入8万亿的资金加强节能及高新产业的发展,我们能不能找到其中一些能够与我院对接的产业并且争取资金支持。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不能丢掉地质矿产勘查。近年来通过承接的各种勘查项目,比如嵩县金矿勘查、几内亚铝土矿勘查和坦桑尼亚金矿勘查等等中我们重新锻炼了地质人才,稳固了地学基础,它们所带来的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矿产勘查项目有着“短、平、快”的特点,那就是周期短、风险低、见效快。好比给一个贫血的病人输血,短期内可以达到健康状态。所以我们还要下力气进行地质找矿投标,争取再拿下几个大的项目,要积极走出去在省外、国外发展。另外其他产业比如岩土、工程勘察我们也要想办法加大规模,争取在以后的市场经济时代拔得头魁。
在国内,随着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尾声,国家对资源的依赖性也会随之放缓或者缓慢下降。地勘单位在本世纪前10年所拥有的发展机遇将呈逐步递减之势,同时,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绝不会再允许地勘单位“戴事业帽子,走企业化路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想永葆青春就要实行可持续发展。对于我院来说矿权是支柱,不仅是在国内或者国外,现在就是现在赶紧抓矿权,好的矿就要注资自己开采或者和其他市场主体共同开采,不行就想办法转出去。要凝聚力量找矿权,花小钱申请矿权然后想办法申请资金勘探,即便不能做到矿权完全自有化,那么能够有几个控股也是可以保证有备无患。
我院国外经济所占比重比较大,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现在坦桑尼亚我们有23个矿权,选择一个可以为单位带来巨大效益的矿区进行注资或者合伙开采,然后再按规划在坦国建设成一个大型地质公园,这也是有成功先例的。国外基地建设也是一个重点,我们可以以几内亚、坦桑为中心,拓展周边国家资源勘探市场,以此为跳板进行收集、竞标、购买优质矿权,或者进行贸易、旅游之类的业务拓展,研究当地的政策和文化,以便申请优惠和投资。还可以开拓其他领域,比如铜、铀、镍、煤等资源。
企业国际化是我们自身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的必然方向,固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条,为了在震荡洗涤中重获生机,企业必须对自我发展进行颠覆性思考和重构,重塑商业模式,在顺应变化的同时更要思考各种反常现象,往往在这些现象里蕴含着发展机遇。比如说华东局在国际经济形势萎靡不振的时候,大家都在明哲保身,而该局却把仅有的矿权抵押贷款并且大胆收购和并购国外矿业资源,迈出了走向国际化道路的第一步。只有站的高立的远,思维超前才能使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我们要细致研究适合我院的企业国际化发展道路。
三、远景规划篇
资源、资产、资本为一体的金融运作是市场规律所然。我院可引进此类善于资产资本研究的专业人才,时机成熟时可将投资控股公司作为核心,打造多层次运营主体;梳理内部资源,借助外部力量,提升融资能力;坚持“走出去”战略,集中资源打造境外资本巨舰;完善收入结构、建立多样化盈利模式;在实现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最终打造几个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健全、资产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高、完全可控的境内外资本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再进行对外融资、资产注入、兼并收购、公募私募等运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自身品牌,开辟新的利润来源,反哺投资控股公司,形成良性循环。
江苏能够创造一个华东局神话,我们河南局也能创造一个二院神话,看我院多年的发展,先是从西南再到河南,再从济源到焦作、到郑州,文化传承是很强劲的,并且还将继续强劲下去。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熬过了地质大萧条,大胆打出“走出去”的战略牌,这一路风风雨雨,仔细看来何尝不是一副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面对处于继续改革之路上的艰难险阻,面对各种危机和生机,我们还要再在时代潮流的浪尖上弄潮,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