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突出重点、明确要求、务求实效,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中国觉醒年代革命先驱的历史教训
1、陈独秀(1879—1942)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
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求学经历:陈自幼丧父,随祖父修习四书五经。17岁考中秀才,18岁撰文《扬子江形势论略》。八国联军侵华,先后五次东渡日本求学,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902年参与成立东京青年会,1903年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日报》,1904年回安徽创办《安徽俗话报》,是在中国最早用白话文进行通俗宣传的报刊之一。1905年在芜湖组织安徽第一个具有军事色彩的革命组织岳王会。辛亥革命爆发,陈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是安徽地区民主革命的领军人物。1913年,他因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被捕,出狱后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杂志,写文章用“独秀”笔名源于家乡的独秀山。
文化运动: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端。1917年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移至北京,由一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编委们聚会的箭杆胡同9号陈的寓所,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指挥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他明确表示:“二十世纪俄罗斯之共和,前途远大,其影响于人类之幸福与文明,将在十八世纪法兰西革命之上,未可以政象薄之”。1918年12月,与李大钊创办针砭时政的战斗性刊物《每周评论》,与《新青年》相互配合,猛烈抨击封建军阀统治,揭露日本在中国东北和山东攫取权益的侵略行径,号召人民奋起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块宣传阵地。五四运动爆发,陈因反动当局压迫离开北大,因散发传单被捕。
创建共产党:1920年2月,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移上海。离京途中与李大钊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共产党”由李大钊定名,陈和早期组织成员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1921 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陈在缺席的情况下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中共一大到五大,陈一直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因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革命遭到失败。1927年大革命失败,陈独秀蛰居武昌。1929年春,当他看到托洛茨基论述中国革命的文章时,引起共鸣,对临时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不同其他党派合作等策略不赞成,反对八七会议确定的武装起义方针和中共六大路线,开始在党内组织“左派反对派”,并被选为书记,最后又与“托派”分道扬镳。
在“八七”会议上被撤消了总书记职务的陈,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熙华德路一座贫民窟居住,结识了小自己29岁的单身邻居、英美烟草公司女工潘兰珍。虎落平阳,分外凄凉。当时的潘不知眼前的老先生就是赫赫有名的陈独秀,只知道他是个卖字为生的孤苦老人而已。那是陈最为孤寂时期,两个儿子相继壮烈就义,自己受到批判,还遭国民党通缉,东躲西藏。婚姻生活两度离合,年过半百孑然一身。是在潘兰珍的悉心照料下,生活才逐渐地条理化,身体与精神有了很大改观。“在外人眼中,他们是父女,在二人心中,他们是师生,但是这种纯朴的师生关系在时间酵母的催化中也渐渐地发生转变。经过一场场激烈的思想斗争,潘兰珍终于定下了心,一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老夫少妻终于在1930年正式结婚。
晚年坎坷:1932年10月15日晚,在国民党巨额悬赏多年后,患病在家的陈独秀第四次被上海国民党当局逮捕,判处有期徒刑13年。报纸登出,潘才知自己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陈独秀。潘当即辞去工作来到南京,在老虎山附近租了一间民房,靠做零活维持生计,整整送了五年牢饭。1937年陈坐了5年监狱提前释放。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给蒋介石拍电报,称陈独秀是东方的文曲星,而不是扫帚星,更不是囚徒,请求给予释放。蒋却无动于衷地说:“独秀虽已非共党之首领,然独秀乃始作俑者,故不可不明正典刑。”陈独秀与彭述之一起被解送南京途中,在泥泞道路上酣然入睡,令彭十分羡慕。1933年4月14日,国民党江苏高等法院开审陈独秀,章士钊主动为陈独秀辩护,陈不领情。法庭上一片惊叹“革命家”!审判后,55岁的“老青年”被国民党以危害国家罪判刑13年,后减刑为8年。在狱中,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何应钦单独面见求字,他挥毫写下“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东方不败。陈独秀将监狱变成了研究室。他在牢房里摆了两个大书架,上面堆满了经史子集。他甚至与给自己送饭的老婆潘兰珍在狱中公然亲热,且斥骂狱卒:“老子人犯了法,老子的性欲却没有犯法。”成为千古彪悍之事,也被后人誉为真性情男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陈被提前释放,蒋介石请他出任劳动部部长被拒绝,国民党政府出资10万元请他另立党派遭痛斥。1938年病卧之际,中共驻重庆国民政府代表周恩来访,劝其放弃个人成见与固执,写个检查回到延安。他说“李大钊死了,延年死了,除周恩来、毛泽东,党中央没有我可靠的人了……我这个人又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1942年63岁在贫病交加中溘然长逝。
在1945年中共七大预备会议时,毛泽东这样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但在北伐胜利末尾一段,“出了一个陈独秀主义。后来,陈独秀反对我们,搞成托陈取消派,走到反革命方面去了。”总之,从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当时58位党员,发展到五代会的57967人,党的建设基本内容已经成型,陈在党的初创时期做出了重要历史性贡献。陈带给人们思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克服了苏东模式弊端,但是否完全克服了苏东模式的弊端,人民要完全成为国家主人还需要付出怎样努力。
2、王明(1904—1974)唯上、极左的教条主义典型
原名陈绍禹,字露清,安徽金寨县双石乡码头村人。1925年入党,曾任政治局委员、长江局书记等职。1930年从苏联回国后,打着“反对立三路线”旗号,在1931年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夺取了中共中央领导权,至1934年在党内推行了一条以教条主义、媚苏亲苏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对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1956年叛逃到苏联,于1974年70岁离世。
王明出身贫民(一说小商人),自幼聪颖,有深厚的旧学基础。早年参加过学生运动,在五卅运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1925年11月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四年,说一口流利俄语,“唯圣”、“唯书”的思想和学究与背诵式的学习方式,使之明学会了一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的本领,共产国际为使中共领导永远支持他们的行动,将王明作为未来的中共领导人才加以特殊培养。1927年米夫率联共一工作小组访问中国,王明任党的五大、六大及斯大林翻译。以马克思理论家自诩。1927年捏造“浙江同学会”事件,造成一些学生的被开除和逮捕。1929年在俄国掀起“中山大学风潮”,形成所谓的“二十八半布尔什维克”,标榜自己是唯一永远正确的真理,迫使瞿秋白被解除驻共产国际代表的职务,其他人分别受到开除党籍、团籍、学籍、送到西伯利亚作苦工的处分,还有人自杀或莫名其妙地失踪。
中共六大以后名义上总书记是向忠发,但实际主持中央工作的是李立三。1930年王明借批立三路线,提出一个更“左”的政治纲领,导致“肃反”严重扩大化。1931年向忠发被捕,斯大林指示米夫以共产国际名义指定由王明为代理书记。同年9月党中央机关遇到破坏,王明随米夫去苏联,任中共驻国际代表前,指定中央由博古负责,继续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抗日战争开始,王明又回国内,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否认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服从统一战线”,放弃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给党带来很大损失。客观而论,党在成立之前理论准备不足,1928—1934这一段,国际共运和中共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王明僵化的左倾教条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白区力量丧失100%,根据地丧失95%以上;红军从之前的30万人到长征后约剩3万人。
王明一是把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指责为“狭隘的经验论”、“党内的事务主义”。二是对地主、富农的态度是赶尽杀绝,主张“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不给生活出路。三是认为毛泽东的“诱敌深入,后发制人”战略是“游击主义”“保守主义”“单纯防御路线”。会议根据王明所控制的临时中央指示,决定撤销毛泽东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务。1932年5月20日,还从上海发来长电,把矛头直接对准了毛泽东。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在《驳第三次“左”倾路线说:“马克思主义这种东西,是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的……这批人自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家里有成堆的马克思主义出卖,装潢美丽,自卖自夸……直到被人戳穿西洋镜,才发现其宝号里面尽是些假马克思,或死马克思、臭马克思……可是受骗的人已不知有几千几万,其亦可谓惨也已矣!”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作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宣判了曾统治党4年之久、影响党达1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死刑。当时他表示“完全同意和拥护”,后却态度恶劣,拒绝参加整风。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议让王明继续担任中央委员,在44人中以倒数第二当选,担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党的政策以及起草法律条文。解放战争时期,王明领导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宪法草案、全国性的宪法草案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王明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在制定《婚姻法》时,曾照搬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法案,口述17个小时,形成了23000字初稿,实在是才气逼人。后到苏联治病,党中央和毛泽东从党的利益出发,仍提名王明为八大中共中央委员的候选人。自60年代起,王明在苏联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化名马马维奇、波波维奇等,先后撰文攻击毛泽东、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1974年在俄罗斯莫斯科逝世。
3、刘仁静(1902—1987)初心易得、终始难守的典型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字养初,又名亦宇、敬云。湖北应城人。1951年在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翻译了《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等著作。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捕,1966年至1978年被关押。1986年底,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翻译、国务院参事。1987年因车祸去世。
在中共历史上,刘仁静在一大13位代表中,19岁是最年轻的一个。然而在滚滚的革命洪流中,他人生的航船一度偏离了航向。在一波三折的人生道路上,充满风风雨雨、艰辛和曲折。1902年生于湖北省应城,1917年就读中华大学时结识恽代英。1918年考入了北大,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被警方逮捕,判刑一个月。
1920年经邓中夏、罗章龙介绍入党。1921年被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推选为一大代表,成为马克思主义忠实的追随者。后被推选为团中央总书记,出席过在莫斯科召开的少共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亲耳聆听过列宁报告,并结识托洛茨基,后在欧洲深交。1929年刘回到上海,不但不接受党中央的意见,还公然以反对派立场批评党内的官僚化,顽固坚持托派思想,被开除党籍。
1934年,刘仁静找到在一家美国人办的报纸做英文编辑,1935年在北京被国民党逮捕,押送南京判刑三年。1938年刑满释放,由于找不到工作回武昌找陈独秀被拒,辗转西安,在胡宗南的特务训练机关战干团任俄语和历史教官一年。1948年完全投靠国民党,全国解放后悔恨交加,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后来,刘仁静被安排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书,同时给苏联专家当翻译。1966年受“文革”冲击入狱,毛主席知道后:有些老托派,像刘仁静,不要关了吧。刘获得自由,被中央安排保护,1976年回到家中,安度晚年。1981年七一前夕,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唯一健在的一大代表刘仁静,他说“当时只是说要开个会,李大钊有事儿离不开,罗章龙和邓中夏又很忙,就让我和张国焘去了,我根本没想到那是那么重要的一次会。”每当回首往事,如同恍若隔世,刘仁静常常感到愧疚和遗憾,更多的是幸运。
小结:觉醒年代三个革命先驱:一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二是唯上的教条主义典型;三是慎终如初的艰难守望者!中共一大13名代表的5种结果。矢志不渝、英勇牺牲4人: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王尽美;曾经脱党但坚持革命2人:李达,李汉俊;动摇革命、迷途知返2人:刘仁静,包惠僧;叛党3人: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前两个成为汉奸,被判死刑;革命到底、见证胜利2人:毛泽东,董必武。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源于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1903年鲁迅23岁写有一诗《自题小像》,1931年赠许寿裳: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大意为:心灵没有办法躲避爱神之箭,狂风暴雨象巨石当头使祖国处于黑暗,一片爱国之心虽不能得到朝廷理解,但我将为中华民族把热血奉献!
二、解读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中的“金三角”
1976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东方地平线上的中国上空,彤云密布,冷雾缤纷。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中的三颗巨星相继陨落,给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都带来了锥心泣血般的疼痛。一月周恩来,七月朱德,九月毛泽东,三位不是同年出生但却同年驾鹤西去的伟人之间,无论今天在文艺作品里描写得如何相得益彰,抑或如何有矛盾和误解,甚至走到生命的尽头都没有了断,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我们必须承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结合是中共最大的幸运,是他们凭着强烈的历史自觉,达成了完美的历史和谐。
笔者再附会一句,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从哪里来?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何能铸造辉煌?答案除源于党的伟大和她所领导的伟大人民之外,还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中“金三角”(毛、周、朱)个人性格的灿烂与美质!
关于毛泽东的气质早有公论,作为凡夫俗子的笔者,斗胆概括为四个方面: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独立自信的英雄情结,智慧幽默的战略思维,风雅情商的人格魅力。有人把其英雄情结误解为帝王思想,即喜欢“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如他13岁时写下的《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另在《沁园春•雪》中,他把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统统贬了一遍,最终得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结论。笔者认为,毛泽东本身就是从反封建起家,一个整天喊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口号,且全心致力于人民民主专政的领袖人物,说有点农民情结那是长在骨子里的,可怎么会奢望继承被自己唾弃的帝王衣钵呢?客观公正地评价上述两首诗词,恰恰是伟人不同凡响的豪迈理想、独立自信的战略眼光、以及风流情商的自然流露。若论金口玉言和容人的雅量,一是查阅全国历次政协会议代表的家谱就可窥斑见豹,二是站在泰山之巅的思维肯定会掠抚齐鲁大地的青涩。
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大字来形容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那是再合适不过的。金一南教授告诉我们:一只手电筒照十几米外光芒尽失,一束激光照几十公里还能穿透钢板,其能量就源于激光的高度聚焦。周恩来终身所从事的工作,就是通过大量繁文缛节的组织协调,把党内脾气、性格、兴趣各异的人集中起来,把分散的手电筒变成激光,完成了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和党内力量的伟大聚焦。周恩来是中共武装力量最早的奠基人,是他筹组了叶挺独立团的前身大元帅铁甲队,是他在我党历史上担任了第一任军事部长,是他在朱毛会师后因集权和分权的分歧中支持了毛泽东,是他在1934年毛泽东被撤销指挥权后苦口婆心说服其继续跟着红军,是他在遵义会议后又彻夜长谈苦口婆心地说服博古把权力交出。在此之前,这个留学过日、法的老牌共产党领导人,却呕心沥血、一步一步地把他认为“能接地气”的毛泽东推上历史舞台,并转换身份为其辅佐终身。他一生从来不讲自己的独立人格,只讲军格、党格和国格。他一生做过的事情如星河灿烂,但他不说,不记,不传,直到弥留之际都没留下一个字遗嘱,把纯粹共产党人的美质真正发挥到了极致。
最后谈谈朱德,也许有人会问他排列中国十大元帅之首的资格是什么?通过学习党史,懂得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追求和信仰。我们知道,朱德在国民革命军中是干到旅长(将军)职务的,虽不能说威加海内,衣锦还乡还是足够了。但他风尘仆仆从四川跑到上海,强烈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总书记陈独秀看做军阀当场拒绝。国内入党无望,他听说中共有个旅欧支部在法国,就从上海坐船出国,到法后又听说周恩来等人去了德国,旋即转火车追到柏林,完成夙愿在德国、苏联学习后,回国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然而起义失败了,主力打光了,将士死的死,散的散,由最初的数万人只剩下800人跟着他到了江西。那是1927年的10月,部队没有食品、药品、枪支弹药和装备,人越走越少,是朱老总凭着信仰的力量,把这支丢了魂魄的队伍重新整肃,拉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使南昌起义留下来的残兵败将变成燎原的火种,最终成为埋葬蒋家王朝的基本班底。由此说来,1955年在毛泽东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朱老总是否应该排在十大元帅之首?
回顾中华民族一百年来所走过“苦难辉煌”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人从领导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我们不妨回过头来设想一下:假如1927年朱德不上井冈山,毛泽东所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国民党的五次“围剿”中是否还能存活?假如不是朱德听从周恩来意见放弃了同毛泽东的争执,中国工农革命军的红旗不知到底能打多久?假如1936年之前没有周恩来的通力协调,毛泽东是否能够顺利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假如建国之后没有周总理的精心辅佐,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是否能够顺利开创新的纪元?历史没有假如,实事求是地讲,当年的朱老总,后来的周总理,与先是他们下级、后为上级、再下级、再上级的毛泽东,在反反复复的共事中也有过不少的摩擦与矛盾,但那不是个人恩怨,是伟人之间对革命方向的争论和探索。至于毛泽东的伟大,无疑是立足于中国大地现实版上的一个神话。就说一点,从中共百年建党史的13名代表(全国57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100万,你说伟大不伟大?一个人,如果他不了解祖国经历过的那么多而久的屈辱和苦难,不了解先人为实现梦想而曾付出多么惨痛的代价,他就很难对党、对祖国有刻骨铭心的真感情和自豪感!
小结:中共历史上的最大幸运,无不得力于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金三角”——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最佳组合,得力于三人相辅相成的集体智慧使党臻于完善,得力于三人为追求真理而坚持斗争的不妥协精神,得力于三人强烈的历史自觉、大局观念以及人格魅力的完美体现。
三、“学党史、悟思想”的体会与分享
1、初心易得,终始难守;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风雨如磐的黑夜没有火把,革命先驱只有燃烧自己,才能照亮民族前行的道路。
(中国神话:盘古开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出自列宁《共产主义》一文),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是学习党史的大忌,世情与国情、原则性与灵活性,必须完美契合与统一。
(毛泽东开国大典28响礼炮,两个小木匠,孔子讲礼)
3、每个人都要把总书记提出的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与柏拉图1千多年前提出哲学上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结合起来,与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理性地做出回答。
4、坚定、清醒、有为,是领导干部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终极目标;慎始敬终、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是普通党员超越时空、最为恒久的时代担当。
5、赓续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习总书记讲的“初心”(一指理想和信念,二指忠诚和感恩,三指坚持和奋斗)与地质职工的初心(发扬光大“三光荣”传统和“四特别”精神)一脉相承。
课程小结:通过学习党史,希望我们在漫漫人生的征途中,尽量回避一些缺憾的人生,尽力打造一个完美的团队;通过分享体会,让我们在同心筑梦的历程中,勿忘昨日苦难辉煌,无愧今日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