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想到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默想到最后两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忽然联系起了我一抹很深刻的幼时记忆。。。
那年,大概是暮春,奶奶要去外地工作的爷爷那里待一段时间,那个时候,我还未上小学,在村里育红班混日子,所以我就陪奶奶一起去。
出发那天,我们坐着邻居家的马车,也或是骡车,到一个很小的车站搭火车。虽然是第一次坐火车,但怎么上车怎么下车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火车穿过很多个隧道,那时火车车厢白天不开灯,过隧道的时候也不开灯,所以时不时会在光明和黑暗中相互交替。因为有奶奶在身边,幼小的我并不感到害怕,却是新奇和兴奋。
秋天到了,我的父亲可能觉得我玩够了,该去育红班再学点东西了,就过来把我接回去,我依然还是只记得火车呼啸着穿过隧道。
火车到站时,是个夜晚,那个很小的火车站临着一个村庄,不过离我村还有很远一段距离。那个年代,农村常常没有电,更没有路灯,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我的父亲去那个村的朋友家借了一把手电筒,父亲骑车,我坐在自行车的横梁上打着手电筒照亮,那时都是28自行车。路上空无一人,寂静无声,只能听见自行车的声音,我大概也和父亲说了些趣事,偶尔抬头,夜空中一弯新月,望着我们,陪着我们。
我路上依稀还打了个盹,也不知道父亲是怎么又骑车又打手电又照顾睡觉的我的。到了我家小院,父亲下车抱我进家,推开房门,一盏油灯,暗焰昏黄,我的母亲坐在正屋门前地上缝被子,看到父亲和我,母亲似乎松了口气,从父亲手里接过我,笑了,如萱草花般,温暖,又明亮。。。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虽季节有别,风景殊异,但同样的月光,相同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