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激情燃烧的岁月
2015年01月29日 10:22 访问次数: 作者: 高祖宋

在那激情岁月的年代,我们这一代人,几乎每天都是在过着与时间赛跑的日子,“工业学大庆”、“学习铁人王进喜”、“忘我的工作精神”、“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在工作中有条件就忘我的干,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好好的干,工作不计时间,劳动不计报酬,成为每个人的“时尚”、“座右铭”,想的是与帝、修、反争时间、抢速度,尽快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改变国家的贫穷落后面貌,“鄂西大搬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的。

一九六五年春节刚过,我们首批转战鄂西的队伍305和502钻机,三十八人接队上通知,立即开往巴东县杨柳地区清江河畔的南谭村接受转运大搬迁任务。队上计划后河矿区要开动两台钻机,龙坪矿区要开一台钻机,五月份要先后开钻,“五·一”必须要有一台钻机开钻献礼。

这是一次艰巨的大型搬迁任务,没有路自己修,所有的设备物资都在汽运的终点——野山关公社的谭家湾大队,离杨柳地区的后河矿区、龙坪矿区一百二十多里。龙坪矿区海拔两千米,山路崎岖不平,还要过一次清江河,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全程分三站转运,第一站:谭家湾到南谭河,三十五里;第二站:南潭河到凉风垭,四十里;第三站:凉风垭到后河和龙坪目的地也是三十多里。我们在南潭河站,这就是任务的分配情况。

初春的鄂西,雪茫茫,遍地冰山银树,我们凌晨从官店口(建始县)出发,背着简单的行李,十多个小时走了一百四十多里路,天黑了,终于到达南潭河,一个个疲惫不堪,腿脚都磨破了,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一路上总是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呈现出一派温馨团结的感人气象。

时间紧,任务重,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一场接力赛式的搬迁运输开始了:水管、钻杆一人扛一根;体弱多病的同志两人抬一根;钻机四人运一件;还有八人抬的水泵、柴油机等大机件。像抬轿子一样,遇上了上坡,前面有人拉着挂在机器上的绳子,后面有撑扶着抬机器的人,喊着号子往前挪。肩磨破了垫着厚厚的衣服,脚磨破了就忍着疼痛往前走。搬运途中还不时的传来:“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的口号。就凭这给力的加油,乐观的笑声,每天都是先到目的地的人,放下物件就赶快回来接体弱多病的同志,从一开始每天一趟到后来许多人一天运两趟,由于道路泥泞许多同志就买了一双当地老乡套在脚上的小铁马,为此,在当地还盛传这样一个顺口溜:“小铁马,四个牙,栓在脚上真保滑”。

感人的故事太多太多,先进的事迹层出不穷。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冶金部地研所几名实习学生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他们年轻人朝气蓬勃,休息时就唱唱歌、说说顺口溜,一路上热火朝天,就连医生小王也背着小药箱扛着水管往前赶。当时有个口号叫:“轻伤不下火线”,个别同志有病就是不吱声还在坚持工作,中南工大刚毕业分来实习的大学生许宏聘同志一次背塔材扭伤了腰,夜间睡觉翻身都困难,硬是一天不歇坚持到底。还有李国栋同志,二十多岁的军转人员,在钻机当工人,他有支气管炎,扛着水管上山坡气都喘不过来,让他休息他却说:还行。坚持不休息,直到后来病情严重了,才住进杨柳池区卫生院,由于医院没有氧气,紧急呼叫要氧气,可等百里开外的氧气运到时他的呼吸已经停止了,为祖国的三线建设献出了宝贵的青春,李国栋同志永记在我们心中。

历经三个月的搬迁,凭着与帝、修、反争时间抢速度的拼命精神,硬是把四台套苏式KAM——500型钻机、设备、物资,共百余吨如期搬运到位,1965年“五·一”后河矿区第一台钻机开钻啦!接着第二台、第三台也陆续开钻。

回忆那些日子,一个坚强有力的临时党支部狠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狠抓人的思想工作,关心群众生活。每周六都要开文艺晚会,以表彰好人好事为主要内容的,自编自演的歌曲、快板、顺口溜、湖南渔鼓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活跃大家的文娱生活,整个营地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为保证这次任务的顺利完成,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看今朝,逢山开路、遇水塔桥,如今野山关已建成了一座火车站,杨柳池、金星坪、官店口都通了高速路。祖国的建设日新月异,衷心的祝愿祖国和地矿二院的明天更加美好!

河南省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21-2022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莲花街56号 电话:0371-55156812 传真:0371-55156812
网站备案号: 豫ICP备2022017769号-1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8/27 08: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