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有幸和十几个年轻人一起前往省人民会堂一同观看了去年由八一厂摄制的反映南水北调重大现实题材的故事片《天河》。
众所周知:“北高南低”是我国的地理走向;“南涝北旱”是我国的历史现实。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由此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
鲜为人知的华北多地缺水严重。北京以外的天津等多个城市曾一度每天不得不在固定时间限时供水和储水。北京因为是首都而享受着水龙头里流水不断——周边城市为它做出的牺牲。虽然北京市民没有缺水意识,但毛主席和周总理是清楚的——华北地区的水荒问题会逐渐显现。故此,1959年2月,中科院、水电部在北京召开了“西部地区南水北调考察研究工作会议”,确定了“蓄调兼施,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南北两利,以有济无,以多补少,使水尽其用,地尽其利。”的南水北调指导方针。“南水北调”,就是把我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该工程就是要通过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我国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因其破坏水循环自然平衡,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存在着一定的阻力。然而,二十年后华北地区一次较大的水荒惊动了“中南海”。
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从此,中断了的“构想”得以续做:1987年7月,国家计委正式下达通知,决定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列入“七五”超前期工作项目。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列入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经过数十年研究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标志性工程——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3月31日,丹江口大坝54个坝段全部加高到顶,标志着中线源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2013年12月25日,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为全线通水奠定了基础。2014年6月5日,中线黄河以北总干渠开始充水试验。2014年7月3日,中线黄河以南总干渠开始充水试验。2014年9月15日,中线穿黄工程隧洞充水试验成功。2014年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综上可知,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三代水利人以为国尽忠、为民尽孝的同一个坚定信念和忘我的付出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而最有代表性的中线工程建设、移民搬迁和环保治污中无数工程建设者和沿线移民用实际行动谱写的一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被《天河》完美诠释。与以往不同的是,它一反过去政治题材“高大尚”的雷同化,通过两对男女主人公和与其相关的众多人物生活片段所构成的以“聚焦”和“分散”的无数感人画面链接的生活小故事来表现其主题内容的社会大故事。其思想性之深远、艺术性之精湛,是近年来我国影视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影片中董望川(李幼斌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副总指挥,他与妻子周晓丹(俞飞鸿饰)为工程忙于各自工作,聚少离多,原本稳固的感情渐渐暴露出问题。在技术攻坚阶段,董望川的学生也是最得力的助手江浩(段奕宏饰)因家庭困难离他而去,跳槽到一家同行高薪企业。同时住在库区的亲属坚决反对移民搬迁。种种压力纷至沓来。为了确保工程如期保质完成,董望川坐镇一线,并力荐妻子周晓丹负责移民工作。当库区移民得知政府为保全他们的祖坟而绕道改迁烈士陵园时,自发地来到市委门前,集体跪求同意迁出祖坟以换取几十位抗日将士的陵墓不动。负责移民安置工作的副市长周晓丹从误认为公公是为拒迁祖坟带头闹事中回过神,她也双膝跪地代表政府感谢乡亲们对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支持。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在最关键的穿黄工程中,大型盾构机突然出现严重故障。当国外专家无奈地摊开双手、众人一筹莫展时,曾留学德国的江浩挺身而出,以几乎牺牲生命为价值化险为夷。当人们从地下抬出已是面目全非的江浩,听着董望川对他说:“你永远是我的学生。我为你而感到骄傲!”时,我的视线再一次模糊……为确保如期施工和地铁照常运营,北京五棵松地铁站,地下是美丽迷人的年轻女博士林子彤(王若心 饰)在指挥技术人员人力开挖;地上是董望川拿着手机随时准备应急指挥。而此时他的妻子周晓丹正因突发性心脏病在手术室抢救。不知是人感动了天、还是天照应了人,就这样一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被他们创造出来。在通水日期即将到来,施工现场两个巨大通水管道搭建的婚礼台上,当江浩的女儿手捧由丹江水和香山红叶制作的水晶球祝福爸爸和林子彤妈妈时,水晶球在三人的面颊中骤然化成了我们共和国的国徽并由近而远地推开。看到此,我热泪盈眶……影片最后是银幕上出现一架灰色小型直升飞机,董望川在空中视察宛如“天河”一般的整个中线工程。依次打出的字目是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南水北调”——这项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大计的伟大工程最终在毛主席提出战略构想的六十多年后得以竣工完成。此大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此,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我们英雄的民族兴旺发达、祝愿我们勤劳的人民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