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注重家教家风 培育家国情怀
2018年03月07日 15:01 访问次数: 作者: 宋宏建

在中国春节的传统对联中,有一副叫做“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天长日久,风吹日晒,对联的字迹可能会模糊不清,但好的家风却如春风化雨,永远守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国。俗话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早已深入每个黑头发、黄皮肤中国人的骨髓。

一、家教家风已融入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家风与国风。2015年2月17日,他在春节团拜会讲话中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得“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盛赞其事迹:“温暖了人心,诠释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2017年3月5日,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询问上海奉贤区“奉贤”之含义,肯定家风、村风与民风建设。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好家风的高度重视、始终如一。

总书记为什么如此重视家风?因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影响着人的品质和行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关系的不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和国风。“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数据,近年来中纪委发布的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纪律处分通报中,违纪涉及亲属、家属的比例高达62%。纵观已查处的大案要案,很多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往往有“家族腐败”因素。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屡见不鲜,甚至“全家总动员”,把公权力变成“私人订制”,最终一起陷入泥潭,走上不归路。家风坏,腐败现。所以,习近平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毫不留情地指出,“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

例:刘铁男的儿子刘德成随着父亲职位升高,越贪越多。在23岁到25岁的时已成为千万元户;苏荣一人当官全家捞钱,包括其妻子、儿子等在内的十余个亲属涉案;周本顺为其子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家风败坏、对配偶子女放任纵容……

领导干部有了好家风、好作风,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形成、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党内纪律规矩的方式,首次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重视家庭、强调家风,已经深刻烙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

二、家教家风、家国情怀包括哪些内容

家教,多是通过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塑造孩子的人格,让每个家庭成员刻骨铭心。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以及人生价值的总和,通常以行为方式渗透在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当中,也以生活经验、实践智慧或价值理念的形式蕴含于家训、家规之中。总之,家教家风是中国人最贴身的文化追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份。她像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一样,融入每个华夏儿女的血脉,且凝聚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和价值取向,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家教家风的内容广泛,思想性强,比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诗书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理修德等,自古以来都是家风家教的永恒主题。

上篇:古代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

家教家风与道德的产生、发展一样,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其变化既有基本规范数量的增减,也有每项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自身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中华道德发展的历程表明,以孟子 “五伦”为标志,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千年之后,宋代以“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又过近千年,清末民初,孙中山以新“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国为本”的伦理道德观。这“三个为本”分别成为不同时期道德教化的重点,反映了不同时代对道德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说道德是历史产物,又推动着历史不断进步。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明了中华道德发展的历程。    五伦:即五种人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指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仁,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义,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我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一两下即为义。礼,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智,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信,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信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当然不会骗人。
   四维:即礼、义、廉、耻。礼——上下、贵贱、长幼、贫富的等级秩序 ;义——对国家社会的道德义务 ;廉——坦荡无私,清正廉洁 ;耻——对坏事的羞耻心。
   八德:原叫八端(南方人吐字不清,duan/dan不分,王八蛋就由“忘八端”谐音而来),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这既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孝字半老半子,言亲已老半入土,为子就是手足以奉养扶持。孝者百行之首,万善之源。父母养子成人,恩深似海,德高如山。为人子者当知恩报本,欲子孝顺,须先孝双亲,今为人子媳妇,后为人父母;今日不孝后日受子女媳妇不孝,理所当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说春秋时孔子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古代的丁忧,就是中国儒家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即朝廷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无论任何官职,从得知丧事那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悌,悌敬,悌字先点为兄,后点为弟,弓身一手一足,是最亲的同胞兄弟。兄弟姊妹同气连枝,一母所生共乳成人,念手足之情相互帮助是家兴族盛之本。忠,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忠于祖国和人民。做事真心诚意合法合理,竭尽心力至公无私,光明正大,可对天地神祗,可对国家社会,可对父母家人,对自己良心无亏者就是忠。信,人言而成,诚实也。人之事业成功失败皆以信字为基础,君子一言九鼎,言顾行行顾言,里表如一,以信笃行(举例财神关羽)。礼,天理之节序,人事之仪则。人在万物之上而无礼,将与禽兽何异?所以修道必重礼节,自重自爱﹑敬人爱人,品格高尚不亏礼之道也。义,即做事合乎正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正义君子不贪不义之财,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光前裕后,名留万古。廉,清清白白、端端正正之意。无私欲无邪念,待人诚实,善始善终,临财不苟,遇色不迷,安分守己,奉公守法。耻,羞恶之心人之本性,人怕没脸树怕没皮,树要没皮必死无疑,人要没脸天下无敌。

下篇: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层次最高,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依法治国、明理修德的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公民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的言行。敬业是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职业精神。诚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三、关于“三家”内容的家书征文评析

综述:2015年以来,我共参加局工会与局系统家书征文评选6次,基本印象如下:以现代靓丽的视角表达主题,以现代多彩的笔触直抒胸臆,或大刀阔斧一气呵成,或精雕细琢一咏三叹,然长辈与晚辈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夫妻、婆媳之间的浓浓真情,均似潺潺流水润物无声。不足之处,内容很丰满,形式太骨感。具体表现为,罕见柴扉掩映处一见钟情的人面桃花,极少惊鸿一瞥里令人心动的羞涩回眸。细节不细,叙述平板,手法单一,个别体裁跑偏。

下面,结合这次征文情况和主办方普及文化素养的要求,我讲几个具体问题,仅供参考。

一是要准确把握主旋律:

“三家”征文的明确要求是,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即通过家庭教育形成良好家风,循序渐进地培育正确“三观”,然后一路达到“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但有部分征文却把重点放在了老人的逸闻轶事、夫妻的恋爱故事、孩子的童年趣事上。即使这些如何波澜起伏,如何罗曼蒂克,如何生动有趣,均有游离主题之感。

二是准确把握书信体:

书信在我国历史悠久,古代的书指函札,信指使人。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唐李白诗中“桃竹书筒绮秀文”的“书筒”,与宋赵蕃诗中“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一样,都是书信的代称。当然还有函、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尺牍(即书简)、尺索(即绢书)以至于鲤鱼、鸿雁,等等。

由于现代信息工具的飞速发展,书信作为一种美好的回忆将会渐行渐远,然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或者传情达意的桥梁纽带,还是有必要普及一下有关的知识。即书信的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是对收信人的称呼,在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1)给近亲长辈的信只写称谓,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写关系称谓,如“舅父姑妈”等;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王阿姨黄叔叔”等;平辈、夫妻或恋爱关系的信,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亲爱的、My darling”等;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或加上辈分称谓;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上述五种场合还可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

2.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一种礼节,常见的是“您好!近好!新年好!”等等。 问候语后常有几句简洁的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之类。接下来是正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这一部分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一事一段条理清楚,不要混为一谈。

结尾:正文写完要有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习惯写法有两种:一是正文后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二是不写“此致”,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等词,也可以另起一行写“祝颂”词语。书信的末行是署名和日期。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要把姓名写全,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

严格来说,每次征文中有部分人格式有误,请对号入座。

三是准确把握表现手法

 1.细节:素面朝天的白描。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具体、细腻的描写。或者说,细节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和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细节的作用,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主题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细节一要艺术真实,二要去粗取精,三要新颖别致。

关于征文的主题,无非一个“情”字,亲情爱情朋友情,不一而足。我想经典的细节就是一根能够拨动人心最柔软那一处琴弦的羽毛——当你紧紧握住爷爷、奶奶那从细腻、白皙、如今已变得粗糙皴裂的手时;当你轻轻抚摸爸爸、妈妈那从光滑、舒展、如今已变得皱巴干瘪的脚时;当你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等到儿子来到世间那一声嘹亮的啼哭,听到女儿牙牙学语那第一声笨拙的妈妈,当你的冤家第一次牵住你的手、第一次吻住你的颊、第一次灵与肉的交融……你是否曾怦然心动,感到一种喉头哽噎的震撼,感觉一缕滚烫的波澜在心湖泛滥?如果有,这就是情和爱的力量!如果没有,要么是你的人生尚不完整,要么是你的情感寡淡无味,要么是你的文字缺乏厚重,大抵如此。

我在地勘一院还讲过一例:是在去年的尼泊尔大地震中,挖出一对母子。母亲奄奄一息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让我再喂孩子一口奶”。当营救人员协助孩子的小口擒住妈妈的奶头时,母亲一脸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从一段简单的新闻中,我们不知道在地震的那一瞬间,母亲是怎样保护孩子的情景,可一个镜头却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震撼心灵的想象空间。

2.叙述:没有虚词的记叙。无需太多,一个就能惊心动魄。再举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与妻书》中的一段: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回忆里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他们住的地方。新婚后的一个农历十五前后,夫妻二人卿卿我我的场景,亦梦亦幻,如泣如诉……

3.理论:通俗精炼的语言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围绕一个“静”字论述做人治学)

包拯家训:包孝肃公(谥号)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贪污财物)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37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4.评析:不落俗套的立意

《给婆婆的一封信》:征文中唯一一篇写婆媳关系的书信,也是征文中最富于感染力的家书之一。两家因居住相离甚远,接触甚少,沟通为零。对媳妇来说婆婆仅是个称呼而已。婚前看着别人婆家按照惯例为娶儿媳大肆奢华,而家居偏远贫困农村抚养四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您,我连见一面都难,更别谈什么财物。面对结婚时仅仅寄来的二床被子,我在心里说:“好吧,各走各的阳关道。”由于生育宝宝,婆婆“从老家急匆匆赶来,手提一老式行李箱,里面塞满了春夏秋冬的衣服,足有五六十斤重;肩背一麻袋从老家带来的鸡鸭农产品。进屋那一刻您脸色苍白,坐在沙发上久久喘不过来气,我才知道您有晕车的老病,轻易不出家门坐车。看着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上气不接下气,为了孩子不得不忍辱负重,我不禁心疼说:“妈,你辛苦了。”您淡淡回答:“这是应该的。”那几个字我至今都难以忘记,没有做作,没有掩饰,没有抱怨,平静而笃定,祥和而坚毅,先前对您的不满顿时烟消云散。婆婆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每天雷打不动的六遍向上帝祈祷宝宝平安健康,尽管我知道这只是一种精神寄托,但是我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那份渗透在骨子里的情谊。一年半的时光让媳妇对婆婆由陌生转为熟悉,由客气转为敬重。多少次我都想拿起笔,记录下您的点点滴滴,然而不知该如何下笔:婆婆的操劳、付出、善良、热情与宽容……又如何能用一支笔来书写尽呢?我只想说“妈妈,您养我小,我养您老。”再回到开头:您回老家已经半个多月了,公公的去世让步入古稀之年且原本瘦弱的您更显憔悴枯槁,作为儿媳的我不知道怎样来安慰您,唯有默默的祝愿……

《我的两个爷爷》:唯一一篇写给死去的外公和爷爷的家书。作者从小在姥爷家长大,跟着几个表兄弟姐妹一块喊“爷爷”“奶奶”。姥姥和您也不拘什么“里孙”“外孙”,对我们几个都是疼爱有加。有时候煮一碗方便面,我和两个弟弟拿出三个碗,请您这个“公证人”公平公正的平分三份,要是您不小心给谁多夹了一筷子,我们就会叽叽喳喳烦的不行。您在客厅有一个专用座椅,每当我们嬉笑打闹时挡住了看电视的视线,您就该使出绝活,伸出脚用脚趾头使劲夹我们小孩的肉,我们疼的哇哇大叫……一碗方便面分三份,不分“里孙外孙”,可见家教公平。文字称呼始终为“您”,可见深爱情怀。

《致父母》:唯一一篇用文言文写成的信笺。全文深得“四六骈体与三字经”真传,摘录一段如下:依记少时,家中求学,父念女年幼,送我学堂伴窗根,日复日,年复年,始龀至豆蔻年华,匆匆。尤记高中时,母每日于寅时疱馔,皆为女安心求学,无旁事忧心。三载时光,白驹过隙,然母劳作之身影常萦绕心间,犹如昨日之事,历历在目。至桃李年华,求学于郑,难忘父母送行之时,依依惜别,念念不舍。首尝离家滋味,孤身一人,思乡之情夜夜涌上心头,时常暗自垂泪。幸得同窗知己一二,同舟共济,砥砺前行,求学时光亦顺遂矣。求学期间,女谨遵父命,以修身为己任,以报国为理想,日日勤学,不负韶华好时光,勉之,勉之。

结语:什么是家庭幸福?白天有说有笑,夜里睡个好觉;什么是人生智慧?安排的事情能做好,没安排的事情能想到;什么是家教家风的主旋律?给人希望,给人方向,给人智慧。给人力量,给人自信,给人快乐!

河南省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21-2022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莲花街56号 电话:0371-55156812 传真:0371-55156812
网站备案号: 豫ICP备2022017769号-1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8/27 08: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