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的小吃店以前是做孕婴生意的,由于种种原因开张两年停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装修后,还是以前的孕婴店的老板娘却卖起了杭州小笼包。
那天,儿子兴奋地跑回家,门敲得咚咚响。一进门,就大声地喊:“妈妈,妈妈,那家饭店终于开业了,卖小笼包呢,我们一起去吃吧。”于是,趁着周末的早晨,带着儿子去品尝她家的美食。
对于纯北方血统的我来说,更喜欢早晨清淡的稀饭一些。不是太喜欢早晨就吃咸腻的,儿子不停地向嘴里塞着煎包,一边还要求“妈妈,我还想再吃点素包子。”儿子终于大快朵颐完,小肚子圆滚滚,我准备结账的时候,一位吃过早餐付完账的老大爷突然对老板说:“老板,门口的电动三轮车是你们家的吗?”老板回答“是的。”老大爷又说:“我想借用一下。搬家呢,有个柜子没办法拉过去,想用一下你们的三轮车。”
因为突然的变故,我顺势打量了一下老者,穿着整洁的夹克,看着有五十来岁。一脸真诚的望着老板。(我们小区紧邻着河南省顶尖高中,小区内有很多租户都是陪读家长,我猜老者可能也是陪读大军中的一员。)正在为顾客盛饭的老板凝视了一下老者后,简单的说了句:“行,你用吧,我下午用车,下午送过来就行。”
我悄悄地盯着那个熟练盛饭的老板良久。觉得有点辛辣的胡辣汤的后味儿似乎也没有那么辣了,有点香美。小店外阳光满满,照亮了路边的梧桐树,更照亮了街边的每一个角落,心想:真是一个美好的一天。
许久后的一天,接儿子上补习班回来,晚归的我们一看见蒸包子散出来的氤氲蒸汽,顿感饥肠辘辘。点餐后,我就想着手机快没有电,要先付钱(我平时已经习惯了出门只带手机,不带钱包的支付方式)。但是手机实在是不给力,在还没有完成支付的界面就自动关机了。因为儿子点的馄饨还没有开始做,我赶快歉疚地给老板说:“老板,很不好意思,手机没有电了,也没有带钱包。要不明天早上给你钱,或者现在我们回去给你拿。”老板看了看我,一边继续准备着给儿子放馄饨的调料,一边笑着对我说:“没事儿,那就明天早上再给吧。”
吃过饭回家的路上,儿子说:“妈妈,我都想好了,他要是不同意明天早上给的话,我就跑回家拿钱。”因为第二天是周末,我晚上睡得晚。周六一早我还没有起床,儿子就跑到卧室叫我:“妈妈,妈妈,快起床了,我们得去给人家昨晚的饭钱了。”
梳洗完毕,吃完早餐的我将昨晚的钱一起给了老板娘,老板娘诧异地望着我。我抱歉地说:“昨晚手机没有电了,也没有带钱包,只吃了饭,却没有付钱,多余的是昨晚的饭钱。”老板娘也笑了:“奥,昨晚听他说了,有个不熟悉的人说没有带钱包,手机也没有电了,没有给钱,说是第二天早上给。原来就是你啊。哈哈,没事儿。谁还不遇着个事儿。没啥。”
是啊,信任不仅仅存在于亲人、朋友等熟人之间,也存在于一面之缘的我和杭州小笼包的老板之间。信任更架起了儿子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道桥梁。我想,这件事对儿子来说,应该是一堂生动的社会认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