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體
 
...
 
劳动铸就梦想 奋斗编织未来
2019年06月05日 15:53 访问次数: 作者: 江雪岩

       七十年,是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时间;七十年,是一个国家完成蜕变的时间;七十年,中华民族迎来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地勘单位的地矿二院,也走过了54个春秋,由当时规模仅仅几十人的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602队到今天近500人从事固体勘查、矿业开发、水工环地质调查等综合性地勘劲旅。一路走来,我们取得的一个个辉煌成绩离不开老一代地质人和新一代地质人前仆后继,代代相守与传承奉献。在祖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让我们为这些不辞辛苦,常年奋战在一线的劳动楷模高唱一曲最优美的赞歌。
老一代地质人的典范——卢耀东
       这位长年奋战在地矿战线上的老兵,现如今也已迈入花甲之年。他是全局敢做非洲大地第一个吃螃蟹的领头人,他用三十余年的心血与汗水将河南地矿事业的命运和前途紧紧相连。
       2007年年初,时间定格在了这是个扭转二院发展命运的节点。卢耀东也已走到“知天命”之年,可伴随着河南地矿事业的发展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他用生命和汗水谱写了一段传奇的“老兵新传”。他带领着河南地矿人,扛着共和国的大旗踏上了古老而神秘的非洲大地。由他主持的几内亚558铝土矿勘查项目,是我院乃至河南地矿系统走出国门从事超大型铝土矿勘查的“处女作”。卢耀东带领年轻地质队员,冒着40多度的高温在荒漠中书写中国地质人征战异域他乡的历史。他凭着地质队的这股韧劲和钻劲,功关了一个个的技术难题,解决了几内亚红土型铝土矿的地表全部覆盖铁帽的技术难题,他通过调研“美铝”、“俄铝”的勘探公司,创新研发了刮刀式螺旋钻具,提高钻探工艺近10倍。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卢耀东用生命诠释着地质精神的意义。几年来,他带领的这支铁军在几内亚完成了2827平方公里铝土矿的勘探,共完成产值3亿元,探明优质型铝土矿资源量近45亿多吨,相当于河南省铝土矿保有储量的6倍,相当于国内铝土矿保有储量的2倍。
       这份成果的背后有汗水、有鲜血更有信仰。
       这份业绩的背后有艰辛、有坚韧更有理想。
       这份荣光的背后有猛兽、有疟疾更有死亡!
       自古忠孝难两全,就在2009年年初就在中电投几内亚3650号矿区铝土矿项目复工施工之际,卢耀东年迈的父亲被诊断出癌症并已经转移。离家三十多年了,只因一个“忙”字,他没能膝前尽孝、床前陪伴。作为家中长子,他多么渴望能尽一点做儿子的孝道。出国前的一天他把父亲安排进医院,将照顾老人的重任又一次托负给妻子。临行前他抓着父亲的双手不想松开,父子俩四目相对却久久说不出话来,老父亲想的是,自己是否还能等到儿子远行万里归来的那天;儿子想的是,希望上天保佑,回来时还能看到健在的老父亲……
       让他备感欣慰的是,他的大女儿到地矿二院工作,他要求她到非洲去跑野外。无论是爬山测量高陡边坡,还是下水丈量河道,以及在潮湿而且时有鳄鱼出没的河流附近进行水文调查,女儿都没有掉过队。如今,二女儿也选择了地矿事业,就连两个女婿都是二院的“子弟兵”。四个“矿二代”干着与他相同的事业,走着与他同的道路,正是这份执着的传承与奉献,让二院代代地质人自强不息,薪火相传.为国家的地矿事业发展奉献铸就地质梦,为祖国繁荣昌盛铸就中国梦!
“80后”优秀楷模代表——袁杨森
       这个80后年轻小伙,他一来单位就扎根到国外,每年回来的时间寥寥数几,回到单位也仅仅匆匆几面,又立即飞往了国外。从25岁到37岁,这是一个人最为璀璨的青春岁月,袁杨森却将它毫不吝惜地奉献给了地矿事业。十二年时间,从祖国的中原腹地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从大西洋畔的几内亚到印度洋边的坦桑尼亚,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忍受着平凡而又充满艰辛的生活,践行着一个地质工作者“不忘初心、青春无悔”的承诺。
       2011年,因连续三年在几内亚的艰苦工作,袁杨森和他的妻子双双因伤寒、疟疾多次发作,数次入院治疗,愈后体质非常虚弱,就在他急需进行休养时期,又接到“奔赴坦桑尼亚开展金矿勘查工作”的通知。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喋喋不休的抱怨”,他默默安排好家中的一切,又再次踏上异国征程。
       这一干又是八年,2014年,他的女儿出生;2017年,他的儿子出生,整个妊娠期,他没有一天陪过妻子,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到孩子出生时候,匆匆赶回妻子床前,对她说声“你辛苦了”。可孩子还没过百日,他又赶赴国外地质工作一线。
       2017年,为了能够保证坦桑尼亚地质找矿工作实现持续突破,他在六个半月的时间内,来回奔波于七个地质项目部之间,单次行程最远超过1300公里,总路程超过35000公里,最终得以在“石墨矿”这一新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而他自己也因为长期生活不规律,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他是个普通人,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但他也是一名国家培养出来的地质工作者,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意味着他选择了奉献。
       2011年至今,在坦桑尼亚他先后主持各类地勘项目近20项,完成勘查各类矿权区近40处,完成产值超过2亿元。发现大型金矿床两处、中型金矿床一处,提交金资源量近60吨;发现超大型石墨矿床一处,提交石墨矿物量超过1000万吨。获得河南省地矿局找矿成果“特等奖”一项、 “一等奖”一项。2018年,由于贡献突出,他荣获了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金罗盘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老一代地质队员已经把接力棒交到新一代地质队员的手中,一代一代传承着那首生生不息的地质队员赞歌。卢耀东、袁杨森是老新一代地质人的缩影,还有更多这样的优秀地质人前仆后继、默默无闻为祖国地质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也正是这种精神的代代传承,成就了我院成为全局“走出去”的领头军,将“河南地矿”品牌唱响了非洲大地!在未来的道路中,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地质人注定会以他最绚丽的业绩为祖国建设高唱一曲最优美的赞歌!
河南省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21-2022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莲花街56号 电话:0371-55156812 传真:0371-55156812
网站备案号: 豫ICP备2022017769号-1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8/27 08:34:06